这本小说大明:开局献祭朱元璋,我登基成帝整个故事就像电影一样,小说主角是朱允炆马恩慧,内容丰富,故事简介:“臣等日夜不安,愿皇上早下决断,裁撤藩王,收军权于五军都督府,方可为皇上所辖制,此……
《大明:开局献祭朱元璋,我登基成帝》 第五章千古忠臣方孝孺 免费试读
徐辉祖镇定地看着两人,感叹道:“皇上这一手,极为厉害啊。”
徐膺绪不解地问道:“大哥,何言至此?”
徐辉祖喝了一口茶,压了压惊,说道:“皇上此举,整肃军队是其一,敲打勋贵诸将是其二,而其三,便是告诉诸位塞王,皇上并无意动他们,希望他们在封地,安稳守着。”
“或许皇上还有一层意思,也或许是最重要的一层意思。”
徐增寿看着两人,缓缓说道:“皇上在告诉塞王,自己可以对京营动手,那改日,对塞王节制的经制之兵动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那时,塞王想要反对,也没了由头。”
徐辉祖赞赏地看了一眼徐增寿,却转移掉了这个敏感话题,说道:“如今皇上心思难测,但裁军十万,势在必行。”
仅从裁军之策窥看,朱允炆这位年轻的帝王,拥有着超凡的魄力与清醒的认识。想着想着,徐辉祖心里突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他觉得这位年轻的帝王,能够带领大明王朝,走向一个真正的强国盛世!
裁军是强军之始,而他自己便是朱允炆的先锋!
这种感觉来的突然,但却真正正正的发自徐辉祖的心底深处……
裁军消息传出后,奏折一封接一封,送入了武英殿。
御史高翔挥毫泼墨
自商周至大明,洋洋散散万言书,写尽了精忠报国,引经据典,阐述兵之重要
反正就一句话,裁军的危害很大,希望皇帝撤回命令。
朱允炆又翻看了其他几本,内容大致相同,不外乎渲染裁军不利。
理性地来看,这些话未必全是虚言。
但他朱允炆作出裁军的决断,也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历史与实际的判断。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指挥的捕鱼儿海之战,消灭了北元主力,自此之后,北元陷入衰弱期,蒙古正统鞑靼部落只能被迫与瓦剌部落联合,避免被明朝吃掉。
胆战心惊的北元此时已没有了勇气与实力南下,沿海的倭患看似严重,实则只是因为分散,面广带来的严重,并不存在实质上的威胁,几千人几万人进攻东南沿海的情况并不存在。
此时让朱允炆真正顾忌的,只有燕王,朱棣!
他也不是没想过,直接干掉老朱,但礼法规矩还在,他要冒天下大不为搞死他的亲叔叔,哪怕他还能坐稳,他的后世也会乱的。
他既然重生而来,就绝不只做一世皇帝,他要这大明江山走的更高更远。
而对付燕王,老弱病残,疲师弱旅是不行的。
必须要改革,军改,弄出真正的精兵来!
现在只要不着急削藩,朱棣短时间就蹦跶不起来。
对于这些奏折,朱允炆不用查也知道,这背后一定有着武勋的影子,即将失去利益的他们,便如摆在磨盘上的猪,免不了喊几嗓子。
“启禀皇上,翰林侍讲方孝孺求见。”
内侍禀告。
朱允炆答应一声,一位约莫四十岁的清瘦男子,身着九品绿色盘领公服走了进来。
这就那个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
若不是方孝孺被朱棣所杀,恐怕后世历史学家,必然将其归入到李景隆之流,间谍、无能、**一类的帽子,肯定是少不了。
方孝孺,年幼时便有“神童”之名,后拜在宋濂门下。
宋濂被朱元璋称之为“开国文臣之首”。
小说《大明:开局献祭朱元璋,我登基成帝》 第五章千古忠臣方孝孺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