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陆生脊椎动物都存在着冬眠现象,而鸟类是陆生脊椎动物中种数量多的类群,那么,鸟类中是否也存在冬眠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随着人们对鸟类季节性迁徙的研究,再也没有人相信鸟类也存在冬眠现象。可是,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人们的看法。1946年12月,3位生物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一个深山谷中发现,一只小弱夜鹰,僵硬地蜷缩在岩石裂缝中。开始他们以为这是一只死鸟,但它的一只眼睛眨了一下,使他们大吃一惊。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一连串的实验,他们发现弱夜鹰的体温仅有18.1℃,而正常情况下是41.1℃;眼睛对光线没有反应,心脏跳动很微弱;把镜子放在它鼻孔前,没有一点湿不凝结。这样一只睡得昏昏沉沉,像死了一样的鸟,到春暖天气温度升高时,却醒来飞走了。他们连续4年的冬天对小弱夜鹰进行观察,否定了鸟类不存在冬眠现象的说法。
在鸟类中,临时性的“睡眠”现象并不罕见,但像弱夜鹰那样的完全冬眠,却是极少见的。真正进行冬眠的恒温动物,如冬眠的哺乳动物,必须具备生理上的一些适应机能,比如心跳次数几乎减少98%,体温降到只比外界温度高出1℃,机体停止产生热量等。但它的神经系统能照样产生神经冲动,对外界刺激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它还必须具有在没有肌肉活动的情况下使体温骤然回升的能力。另外,在它的体内还必须有一个准确的“生物钟”,用来诱导它年复一年地冬眠与苏醒等等,而鸟类是不具备这些能力的。
鸟类到底是在冬眠吗?它是如何适应冬眠这一生理现象的呢?这还需要生物学家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