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 / 正文

为什么正月十五吃元宵 尖尾雨燕:世界上飞得最快的动物
0

【辟谣】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科学 | admin发表于2018年05月05日 | 2055个浏览

【辟谣】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流言:果农利用一种名叫“乙烯利”的化学药剂将青香蕉催熟,这种物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乙烯利是什么?还得从乙烯说起。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分子式为C2H4,也是五大植物激素之一(其他4种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上世纪初,人们发现乙烯能够催熟水果,于是用含有乙烯的“煤炉气”帮助水果成熟的方法就流传开了。不过,乙烯是种气体,用起来实在是不方便。乙烯利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学名为2-氯乙基磷酸,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工业品为淡棕色液体。一分子乙烯利能够分解产生一分子乙烯。农业上一般用乙烯利溶液喷洒、浸泡果实,加快其成熟。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自发产生乙烯,所以即使不使用乙烯利,水果也能自然成熟。不过自然成熟的水果,尤其是娇嫩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极难长时间保存,因而很难运输。我们能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吃到香蕉等热带水果,其实要感谢乙烯利。另外,经过乙烯利处理的香蕉,其营养物质与天然熟透的相比损失并不大,而且成熟均匀、色泽光亮,更有卖相。所以,乙烯利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一直被当作良好的催熟剂使用。

乙烯利能催熟香蕉,不代表它也能“催熟”小朋友。植物激素不能同样作用于动物和人,你无法通过服用生长素长高,也无法利用让果实成熟的乙烯丰个胸什么的。性成熟需要性激素的调节,在人体内它们都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异性的受体。无论是乙烯还是乙烯利都不能在人体内表现出性激素样作用,也不能参与性激素的合成。可以说,乙烯利在儿童性早熟这个问题上,完全是个打酱油的。

那么,乙烯利是否对人体有害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必须大剂量摄入才是有害的。乙烯利本质上是一种有机磷化合物,其急性中毒症状与其他有机磷农药类似,但它是一种磷酸中羟基未被完全取代的磷酸酯,所以毒性较弱。在可查到的两例乙烯利急性中毒案例中,病人都有瞳孔缩小、肺水肿等有机磷中毒症状。这两个人吃了多少乙烯利呢?一个取食了20克乙烯利粉剂,一个空腹饮用了250毫升乙烯利溶液。

对于消费者来说,包括香蕉在内的各种水果蔬菜上残留的乙烯利都不大可能让人产生急性中毒症状。我国现行的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Z763-2005)规定,包括香蕉在内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乙烯利残留量不能超过2毫克/千克。即使是我们能买到乙烯利残留量超标100倍的香蕉,一个成年人也得吃下数百千克这样的香蕉,才能达到上述两例急性中毒病例中乙烯利的摄入量——在此之前,更应该担心的是会不会把人撑坏了。

那么,香蕉上残留的乙烯利能否让人慢性中毒呢?答案是:没那么容易。

服用乙烯利的半数致死量约在2000毫克/千克以上。有研究证明,小鼠摄入的乙烯利剂量达到半数致死量的1/16就会对其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达到半数致死量的1/4就会造成体细胞、生殖细胞畸形。免疫系统严重伤害啦,细胞畸形啦,看起来很可怕,但是算算就知道,即使要达到这个数值,靠香蕉中的那点残留量也还不太够。

在美国,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研究:选取20名测试者,让他们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5毫克的剂量服用乙烯利,持续16天。结果发现,测试者的红细胞胆碱酯酶含量没有变化,血浆胆碱酯酶含量有所下降。不过在其后的两个星期内,这一指标又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基于这项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一份报告认为,正常成年人每日可接受的乙烯利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05毫克。就是说,一个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日摄入2.5毫克乙烯利,身体不会有任何变化,健康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害。考虑到乙烯利在香蕉上的主要残留部位是果皮,要吃进这么多乙烯利也不太容易。

当然,作为人体不需要的物质,尽量减少摄入也是应该的。乙烯利的使用有一个制约因素:不能加多了,否则水果会因为成熟过快而更容易腐烂。这为食用安全提供了另一个保障:一般情况下,乙烯利的残留量不会很高。此外,乙烯利的水溶性很好,仔细清洗水果也可以大大减少水果表面的残留。

结论:谣言粉碎。水果催熟剂乙烯利并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乙烯利毒性较低,只要香蕉上残留的乙烯利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参考资料:

[1] 金抗.乙烯利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

[2] 刘会贞等.口服乙烯利水剂致死1例.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

[3] 吴建辉等.40%乙烯利催熟香蕉的田间药效试验.广东农业科学,2008(8)

[4] 于文辉等.乙烯利体内致突变性研究.农药学学报,2006,8(2)

[5] 赵文等.乙烯利对小鼠的免疫毒性研究.农药学学报,2008,10(2)

[6] 周云龙等主编.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水果催熟史

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促进果实成熟,让果壳更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利用了植物受伤时会生成更多乙烯的特性。

古代中国人将未成熟的水果放在密闭空间内,通过熏香催熟,熏香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乙烯。

19世纪,美国人和俄罗斯人发现木炭不完全燃烧得到的气体会使周围的植物长得更加繁茂。

1901年,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奈留波夫发现,使豌豆苗长得更肥壮的成分是乙烯。

1934年,英国科学家甘恩从成熟的苹果中分离检测到了乙烯,乙烯与水果“催熟”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辟谣 催熟 乙烯利 ”的冷知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