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经常闲聊,我们称之为“聊天”或“谈天”,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的谈论我们称之为“侃大山”。那为什么闲聊用“谈天”来表达,而不是“谈地”?“侃大山”又从何而来?
据说“谈天”和古代齐国的邹衍有关。齐国阴阳家邹衍喜欢谈论玄虚的东西,故称“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 ,炙毂过髡。’”裴 集解引刘向《别录》:“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后专指以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与人事的关系。邹衍与人谈论,从仁义礼智信五德的来源到天地的广阔,无不涉及。当然谈论最多的还是“天”。所以闲聊有“谈天”之说。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一些阴阳家、玄学家谈论最多的也是“天”,比如“天”的来历、形成,天和人的关系。但这种谈论往往漫无边际,很难证明,多在闲聊的时候出现,故称之为“谈天”。现代“聊天”一词便从此演化而来。
“侃大山”则是北京方言“砍大山”的变音,产生于上个世纪末。北京方言“砍大山”的意思是东一斧头、西一榔头地乱凿(顾名思义,大山要砍起来并不容易,只能乱砍)。由此引申为闲聊、闲谈。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晚报》登载了有关北京土话“砍大山”的小文章,不久有民俗学家更正,说“砍大山”的“砍”的本字应是“侃”,后来其他出版社便均以“侃大山”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