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银匠》小说简介
热门小说《大国银匠》是作者不会下蛊的土司倾心创作的是的一部很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福松涛尹德芳,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也可以这么说,当时的Y县民间贷遍地开花。撑死胆大的,吓破胆小的。有借贷者开厂倒闭的,有资金链断裂跑……
《大国银匠》 第9章 免费试读
第9章
在道观道长车通德师傅的引荐下,福松涛顺利进入广慈寺。
广慈寺,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刹,以民间匠人精美的木雕工艺和卓越的造像工艺著称。
广慈寺位于丹霞地貌的方岩山上,是著名的祈福圣地,香客来自四面八方,香火常年繁盛,是求子求赫灵之地。
方岩仙山的山巅和庙里,都供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千年名官——胡公胡则的大帝像。当地人亲切地称呼胡则为胡公大帝,还举办一年一度的10岁上方岩的固定节日。节日那天,繁盛如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由此可见,当地百姓对胡则有多敬仰和多么的感恩。
福松涛进入广慈寺,他也是大开眼界,增长了许多见识,能够在这香火繁盛的寺庙里修行,真是幸运至极。
广慈寺是名古刹,当地贤能之士,早已捐款把这里修葺一新。这里不再需要新来的居士劈砖修墙,福松涛便有更多的闲暇和精力研究绘画技法、书法和茶艺。
他每天的功课,除了劈柴,生火做饭,就是和师傅以及师兄弟们打坐,参禅,悟道,绘画,打扫寺庙,学习经文,研究茶艺,看日出日落,静听山里鸟雀鸣叫,观察寺庙内的一切事物,或者给信男善女讲佛法、禅宗。
讲累了,画累了,开始休息。慢条斯理地洗茶壶,选自己最喜欢的茶杯,洗净,清理茶几上的杂物。茶器,用抹布擦得一尘不染。
他就从后山的古井里打来清甜的山泉水,担着寺庙里的木桶,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鹅卵石铺就的石板路,倒进寺庙僧房里的纯石头打造的储水石缸。
用木瓢一瓢一瓢地向茶壶里舀水,待水位漫到合适的位置,盖上茶壶盖,然后生火煮茶。
用柴火煮茶,**炉边,向炉子里添加些木柴,看燃烧正旺的红色火焰跳动,听柴火发出噼里啪啦自带节奏的音乐;看白色的雾气从茶壶细小的盖孔和茶盖边沿升腾,茶水沸腾的声音和茶盖因水沸腾跳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此时此刻,天地万物皆寂寂无声,只有他自己的心跳和这些声音同频共振。
等水烧开之后,就在居室里冲泡一壶清茶,小憩一会儿,洗净尘世和内心一些不需要的多余的东西。
这种慢生活节奏,让福松涛非常享受。
他毕竟是来自闽南的才子,福松涛对茶艺非常讲究。茶艺讲究六美:人、茶、水、境、艺,缺一不可。这里面蕴含深厚的美学,自古以来,禅茶一道。讲究生活的艺术,宋人达到巅峰。他非常喜欢宋韵文化,他也时常学着古人,认真选茶,识茶,品茶。当然,茶器也要精心选择,毕竟是茶艺的载体。
生活即美学,多维度的提升生活品质,宁缺毋滥。他真是一位只为禅茶画艺而生的艺术达人。
福松涛待在道观,待在寺庙的这几年,是他心静最为平静,最为活跃,也最为兴奋的时期。
看似矛盾的几个词汇,在福松涛这里却能完美和谐统一。
平静,因不为世俗而操心;活跃,因眼前的场景让他有绘画的冲动;兴奋,因他的绘画技能又一次得到大大的提升,不,严格而准确地说,是他内心和外界高度的统一和谐。
这段时间,他的绘画技艺发生了质的飞跃。
他可以蹲在寺庙的院子里,观察大瓦缸中的莲,看莲叶,看根茎,看莲叶上的水珠。
看一只振动着红色翅膀的蜻蜓,准确地停靠在睡莲上,一红一绿,对比鲜明;偶尔有一只蓝蝴蝶停留在土瓦缸的边沿,蓝蝴蝶和黄褐色的土瓦缸,也构成鲜明的唯美画面;倘若没有昆虫停留在院子,红瓦白墙的院子,几朵白色的云团和蓝色的天空构成一幅空灵的国画。
这天然形成的空灵之画,都深深地印在福松涛的大脑里。他兴致勃勃地拿出纸笔,挥毫而就,这些美的图画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他的画作上。
常言道,大道至简。内心一切从简,遵从内心,他开始悟道,悟画,有新的体会:心中有画,画中有我,画中又无我,绘画讲求技法,技法最高的境界就是无法。
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自在的精神。画即生活,画里有美学,画里也有哲学,画里有乾坤。
他可以一整天待在院子里,静静地看着师兄弟在太阳底下**,晒太阳,打瞌睡。
这带着深深的佛意和禅意的画面,让他怦然心动。一花一世界,一僧一禅意,一景一幅画,越是简单越好。
当然,绘画必须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变化、统一、对比、协调、均衡、稳定、节奏、韵律等形式美的法则。除此之外,明暗对比也是必须呈现的。
当眼前的画面,这些日常的图景,这古朴而简易的禅意画,塞满福松涛的大脑之后,他想把这些景物画进自己的画作中。
这种创作的冲动和兴奋,使得他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居室中,立马把脑中的景象描绘出来。
于是,他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居室,拿出宣纸,在有一些古老的书桌上,把宣纸铺平,然后把清水倒进砚台里,开始来回磨砚台,大脑里构思重现的景象:一庙一院,一僧一石,一花一草,一缸一睡莲。
不需要浓墨重彩,需要的是用粗线条勾勒脑中的景象,简简单单。亦粗亦素,素即俗,大俗即大雅,简单勾勒,浑然天成,意境深远,禅意满满。
一个绘画艺术创作者,要的是这份宁静,这份慵懒,这份闲心,更需要的是这份难得的匠心。
有进寺庙进香火的香客,也有香客来到福松涛的居室,也有懂画的背着背包的香客,兀自静静地立在他的身旁,专心致志地看福松涛作画,福松涛已经进入至佳境地,居然浑然不知。
等福松涛完成画作,进香的香客看到福松涛的画作禅意十足,非常有价值。
于是,香客带着恭敬的语气询问道:“大师,您的大作出售吗?”
听到陌生的声音,福松涛先是一愣,看到这位四十多岁的男香客站立身旁时,他才从创作的佳境中突然回过神来。
小说《大国银匠》 第9章 试读结束。